- 產品詳情
- 聯系方式
- 產品品牌:凱恩利機械
- 供貨總量:不限
- 價格說明:議定
- 包裝說明:不限
- 物流說明:貨運及物流
- 交貨說明:按訂單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數控車床| 數控車床結構圖片 |凱恩利機械 :
CNC數控車床,東莞數控車床,深圳數控車床推廣高級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應具備哪些要素?(第壹篇)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將“上檔次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作為大力推動的重點領域之一。突破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技術等技術瓶頸?!?/p>
一、以需求為導向,增強創新能力,擴大市場應用
根據應用環境不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將機器人分為兩類:制造環境下的工業機器人和非制造環境下的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是在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機器人的總稱,是現代制造業中重要的工廠自動化設備;服務機器人是服務于人類的非生產性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技術主要應用于非結構化環境,結構比較復雜,
能夠根據自身的傳感器與通過通信,獲得外部環境的信息,從而進行決策,完成相應的作業任務。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壹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仍待挖掘
工業機器人主要是指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用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搬運、焊接、裝配、加工、涂裝、清潔生產等方面。2014年全
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2.5萬臺,同比增長27%。市場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于亞洲地區,特別是中、韓兩國。
中國機器人在無人化作業中大有作為
凱恩利的CNC數控車床能發輝什么作用呢?怎么配合的問題,需要考慮中。
2016年,機器人、3D打印反復被市場“升溫”。從眾多新興產業股票看,近兩個月表現強勁的機器人概念股無疑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機構認同度也處于較高位置。
智能機器人已經介入到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以深圳為例,與機器人技術相關的信息、家電、通訊等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規模已達3000多億元,居全國前列。2012年深圳的機器人企業產值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個別企業的增速甚至達200%。未來這一行業仍將保持高增長態勢,產業爆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當前,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在同步跟進。要求到2020年,中國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攻克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末端執行器、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并形成生產力。今后幾年,中國將把機器人生產力作為中國產業結構發展調整重要的支撐點。
有分析人士表示,機器人產業將是繼汽車、計算機之后出現的新興的大型高技術產業?!笆濉笔侵袊I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市場需求將呈現井噴式發展,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
當然,隨著機器人的不斷“擴張”,如何看待人和自動化的機器人之間的關系成了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不可否認,大批機器人在眾多行業里大顯神通的確可能會搶奪人類的工作機會,但從另一方面看,正是由于機器人的分擔,人類也得以免予從事危險和單調重復的差事。這樣一來人類才有更多的精力專注于人類本身的價值。我們并不需要與機器人為敵,而要順勢而動,與機器人“并肩作戰”。
推廣高級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應具備哪些要素?(第壹篇)
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應以需求為導向,有重點地進行發展服務機器人包括專用服務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應用范圍很廣,主要從事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以及醫療、養老、康復、助殘等工作。服務機器人是一種新型智能化裝備、一項戰略性高技術產品,在未來具有比工業機器人更大的市場空間。
全球服務機器人在近五年間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統計,2013年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和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的銷量分別達到2.1萬臺和400萬臺,市值分別為35.7億美元和17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和28%。未來幾年,全球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將繼續快速增長。隨著相互學習與共享知識云機器人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輔助機器人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將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計416億美元的新興市場;另一方面雖然殘障輔助機器起步緩慢,但可預測未來20年會有高速增長。
目前國際上服務機器人的技術研發主要由美、日、中、德、韓五國主導。我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滯后于工業機器人,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差距還比較大。但相對于工業機器人而言,國內外差距較小。服務機器人一般都要結合特定需求市場進行開發,本土企業更容易結合特定的環境和文化進行開發占據良好的市場定位,從而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外國的服務機器人也屬于新興產業,大部分服務機器人公司成立的時間還比較短,因而我國的服務機器人產業面臨著較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專業服務機器人有望先于個人/家用機器人實現產業化,特別是醫療機器人、危險特殊環境巡檢探查機器人等。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醫療、護理和康復的需求增加,同時由于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高,將使個人/家用機器人在未來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